7月7日下午,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宜居社区,84岁的武钢退休工人吴传发在自己家中埋头伏案,手中的墨水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
这位突发灵感的老者正在创作一首新的湖北慢板作品。
用慢板传唱时代心声,用银发坚守赤诚信仰。5年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吴传发老人,共创作出上百首湖北慢板作品,颂扬新时代幸福生活。
吴传发与老伴张冬梅交流作品。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用文艺创作颂扬新时代幸福生活
“用有限的生命歌颂党和人民”
吴传发1941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自幼痴迷曲艺。15岁那年,他随支援武钢建设的父亲来到青山区,在工人村扎下根来。
吴传发19岁参军入伍。1965年,时年24岁的吴传发退伍后参与到武钢的建设中。白天,他与同事们在钢花铁水中奋战。夜晚,他在工人村低矮潮湿的18平方米破旧平房中整理素材,记录火红年代的火热故事。直至1996年退休,吴传发的文艺创作一直没有停。
吴传发在自己家中埋头伏案。长江日报记者 张衡 摄
2007年,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启动,棚改一期从2007年至2013年底,改造棚户区居民11142户。2012年,吴传发一家4口告别棚户区老屋,住进青宜居社区两室一厅近60平方米的电梯房。
经历工人村的“沧桑巨变”,迎来新生活的吴传发,创作了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国家出钱建高楼,把棚户区来改造。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光纤接到户,天然气真环保……“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让我有了用慢板唱响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想法。”吴传发说。
2020年12月,时年79岁的吴传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前,他心中暗自承诺:“用有限的生命歌颂党和人民。”在微信朋友圈里,他分享了自己入党的感受:“八旬老儿终于回到百岁慈母的怀抱!”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吴传发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连日创作出《二十大精神指航程》:一九二一年,南湖红船上。搭载十三名开拓者,破浪朝前闯……党的十八大,总书记来领航,全民奔小康……
曾经坑坑洼洼的青山江滩,从工业旧码头变身为市民乐享休闲时光的好去处。吴传发唱道:亮丽大江滩,有花又有鸟。四季常青美如画,悠闲无烦恼。
为帮助老邻居尽快融入数字时代,吴传发创作《5G新时代》:出门坐公交,不用把心操。先查智能公交网,我到车也到……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我还是个年轻人,还有自己的梦要追。”吴传发说道。
用慢板作品影响更多人
“我不嫌年纪大,湖北慢板还要说”
近些年,吴传发的创作也从之前歌颂棚户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变为倡导文明新风尚。“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快活,但过去在老平房养成的不文明行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些还没改过来。”吴传发说,唱词也要跟得上时代。
吴传发家中挂满了荣誉证书。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摄
他站在自家客厅里,表演新近创作的慢板作品《日子越过越快活》:以前生活的坏习惯我改了也蛮多。香烟我戒了,酒我也不喝。地主我不斗,还远离了麻将桌……只见他时而皱眉、时而展颜、时而怒嗔,将一对退休老夫妻的文明生活新风尚表演得活灵活现。
“这个慢板作品的素材来源是一个邻居爹爹,他喜欢抽烟、喝酒、打麻将,因为这,他跟老伴三天两头吵嘴。”吴传发说,“你如果上门扯劝、去跟人家讲大道理,别人多半会埋怨你多管闲事。编成曲子唱出来,大家都愿意听,还听得进去。”
“吴爹爹的慢板,句句都是大家的生活,非常接地气,街坊邻居都喜欢听。”青宜居居民龚爱华说。
入党后的吴传发成为社区“天天敲门组”的骨干。这支组建于2011年的队伍从7人扩展到458人。吴传发将“天天敲门组”的真实故事改编成小品:志愿者敲响独居老人家的门无人应,紧急请来开锁人,发现老人摔倒在地上无法动弹。志愿者急忙扶起送医,最终有惊无险。
每个作品出炉,老伴张冬梅始终是他的第一个听众。她说,他的作品不押韵、太造作、不符合实际时,她会提修改建议,“改来改去,老吴心里也焦虑。下楼跟老邻居聊聊天,灵感来了,他会像小孩子一样,一脸兴奋地将想法输入到手机里”。
近年来,频繁发作的痛风常常让吴传发难以行动。青宜居社区党委副书记苏晓荟多次见到吴传发忍着腿疼坚持慢板表演。“劝过吴老多休息,多保重身体。吴老却总是坚持表演。”苏晓荟说。
“身体顶呱呱,活到‘两个一百年’,我不嫌年纪大,湖北慢板还要说,我句句把党夸……”不久前,在社区舞台上,吴传发用一段慢板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魏涵玉)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