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医新生儿科97天守护,让770克“掌心宝宝”闯过生死关

时间:2025-10-20 17:54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王金敏)一个仅在妈妈腹中待了27周就匆忙降生的超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015克,因病情危重曾两度被家属放弃治疗。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连续97个日夜的精准救治与温暖守护下,这名顽强的小生命从最低体重770克增长至2700克,最终健康出院,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生死边缘:两度放弃,一线希望

7月初的深夜,胎龄仅27周的强强(化名)提前降临人世。出生时他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微弱、四肢瘫软,体重刚过1公斤。面对危在旦夕的孩子,家属一度决定将其带回家。然而数小时后,听着孩子微弱的呼吸,看着他不屈的生命迹象,家人再次将强强送至当地医院新生儿科抢救。

7cce1c7fd5bc1521a078c2d92b0bde0e

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但由于病情反复,强强多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在巨大压力下,家属再次萌生退意,将孩子抱回。

回家后,母亲李女士(化姓)小心翼翼保护着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尝试喂养母乳。强强顽强地在家撑过一周,让家人既惊又喜。然而不久,李女士发现孩子精神反应变差、口唇发紫、呼吸微弱……看着怀中已瘦成皮包骨却依然坚持求生的宝宝,她不忍放弃,连夜将孩子转送至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接诊时患儿反应极差,呼吸浅促,全身皮肤黄染,体重已降至770克,胆红素指标严重超标。”新生儿科主任赵旸回忆。经全面评估,强强被诊断为“未成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十余种危重症,生命垂危。

绝地求生:精细治疗攻克呼吸难关

  “这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强强入院后,新生儿科立即启动危重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就在入院不久,患儿再次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急剧下降,医护团队迅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稳住了生命体征。

真正的挑战接踵而至。由于长期机械通气和高浓度氧疗,强强出现了早产儿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这类患儿脱氧极其困难,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赵旸表示。医疗团队为此制定了精细化呼吸管理方案,从有创通气到高频振荡通气,再逐步过渡至无创呼吸支持,每一阶段都精准调整参数。

在长达50天的有创通气期间,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守护,密切监测患儿呼吸、血氧、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生命奇迹:专业护理与全程守护

“救治超早产儿,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赵旸强调。在97天的救治过程中,护理团队展现出无微不至的专业照护。

营养管理是关键环节。因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强强初期完全禁食,依靠静脉营养维持。医护每日评估其喂养耐受性,从禁食到每次1毫升母乳的微量喂养,每增加1毫升都慎之又慎。

感染防控是另一大挑战。超早产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任何微小的感染都可能致命。医护团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

随着日复一日的精心治疗,强强的情况逐渐好转。历经50天有创通气后,他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呼吸支持逐级下调。他的反应越来越灵敏,吸吮能力增强,体重也稳步增长。

9月底,强强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体重达到2700克,较入院时增长近2000克。复查显示其肺部病情明显好转,各器官功能逐步恢复,眼底及头颅核磁检查均未见异常。经综合评估,强强终于达到出院标准。

出院当日,李女士专程送来锦旗,眼含热泪表示:“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IMG_6908

专家提醒:早产儿需长期系统随访

赵旸主任提醒,早产儿出院后仍需密切随访。“这类孩子可能面临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后遗症、视网膜病变等风险,应定期复查,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他建议家长积极配合医生完成随访,密切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据悉,十堰市人民医院高危儿随访门诊针对早产儿等特殊群体,常规开展生长发育评估、眼底照相、视频脑电图监测、听力筛查、神经发育评估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等项目,为这些特殊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每一个早产儿都是提前降临人间的天使,他们的成长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在专业的医疗支持和温暖的爱心守护下,一定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赵旸说。

6ee8c7ec427de8ac51bec438d0f6fdcf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