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银针济世两春秋 仁心远播引客来

时间:2025-10-31 10:4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几根银针扎下去,十几分钟后头就不怎么疼了……”近日,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的候诊区看到,一位刚做完治疗的患者兴奋地向病友分享自己的体验。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开科刚满两年的科室里已是常态。

58a1c5df76dd6f1c80e238b615e17c1e

诊室内,一位从武汉专程赶来的患者正在接受张发医生的治疗。“右侧肩膀抬不起来已经有半年了”,在仔细把脉、问诊后,张发选取相应穴位下针。留针不到十分钟,患者惊喜地发现原本活动受限的胳膊能缓缓抬起了。“真是立竿见影!”他感慨道。

这样即时见效的治疗效果,正是众多患者慕名而来的原因。2023年11月1日,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正式开科。两年来,传统中医针灸科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临床各科室的关心帮助下,已治疗5万余人次,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

千里求医,银针牵起医患缘

从深圳专程赶来的曲女士下了飞机就直奔医院。饱受偏头痛折磨五十余年的她,曾在全国多家医院求医无果。“发作时每一根神经都像被充了气”,这种剧痛让她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去年年底,她慕名前来就诊,经过三次针灸治疗后,困扰她半生的疼痛竟然奇迹般消失了。这次复诊,她特意带来一面印有“金针妙手除顽疾 医德高尚传美名”的锦旗,表达对张发医生及其医疗团队的感激之情。

像曲女士这样远道而来的患者不在少数。有北京来的偏瘫患者坐了一夜高铁,有浙江金华的患者驱车跨越三省,还有美籍华人越洋咨询……

e1c4443215262d930f1a00af1b2d813c

妙手祛疾,银针展现新作为

在张发医生的诊室里,治疗成效是以“针”来衡量的。

经过三次针灸,被偏头痛折磨42年的高大爷摆脱了痛苦;第七次施针后,昏迷30多天的七旬植物人余老太睁开了双眼;第十次治疗时,患“象皮腿”42年的崔奶奶露出了笑脸……这些现代医学难题,在一根根银针下迎刃而解。

张发医生在急症治疗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今年8月,一位因腰椎间盘严重脱出被平板车推进诊室的医生,在接受一小时针灸治疗后就能独立行走。这种立竿见影的疗效,改变了人们对“中医是慢郎中”的固有印象。从列车上的癫痫急救到ICU的昏迷促醒,银针在张发手中成为了“中医急诊”的重要工具。

经过两年发展,科室凭借传统中医治疗技术,接诊覆盖了从头痛、关节痛等常见多发病,到食道癌、颅脑损伤后植物人状态等疑难病症的广泛范围。不少受病痛困扰多年的患者,在这里实现了症状缓解乃至康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科室也逐步成为众多患者信赖的就医选择。

IMG_7236

仁心暖医患,银针治身亦疗心

在医疗费用普遍较高的当下,张发医生的诊疗方式显得尤为特别:他曾用7元钱的中药治愈了孩子的过敏性哮喘,经常为孤居老人垫付医药费,为困难患者减免诊疗费用。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做法,却成为患者口耳相传的美谈。

“张医生总是先问我们家远不远、有没有吃饭。”来自四川的帕金森患者王某道出了患者们的共同感受。这份体贴让候诊区多了几分亲友相聚的温暖——患者们会互相传授张发医生教的八段锦,分享家乡特产,甚至自发维护就诊秩序。

开科两周年之际,张发医生在诊疗中践行着“针药治身,言语医心”的理念。从产后抑郁的母亲到焦虑自残的少女,他不仅用银针解除病痛,更通过耐心倾听和通俗易懂的沟通,为患者点亮希望之灯。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他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学知识。

随着慕名而来的患者日益增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张发医生将师承经验悉心传授,要求团队成员既要精研针法,更要秉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医者仁心。两年耕耘,一根银针串联起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正在用实际成效,书写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篇章。(通讯员 仁医)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