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走向辽阔——写在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圆满落幕之际

时间:2025-10-31 20:20 来源:唱辽阔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南津关——长江在一路奔腾中遭遇的最后一道峡谷束缚。自此,她便如脱缰的巨龙铺展开千里沃野,江涛奔涌间,把“楚天千里清秋”的辽阔写进了山河。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就在南津关所在的宜昌举行。这不禁让人心生感慨:长江在此走向了辽阔,这场以“长江”命名的文化盛会,是不是在用她的收官之作,预示那些浸着江花气息的旋律、笔墨与影像,终将挣脱舞台的边界,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温度,流向更广阔的人心和更深远的岁月?

640

辽阔,是地理景象,也是精神远征。走向辽阔,该是多么壮丽的征程。走进辽阔,又该是多么迷人的风景。

面对长江给予的文化馈赠,我们要在此刻回答的无疑是何以走向辽阔……

一、因为使命而走向辽阔

注视长江文明的时间轴,湖北始终是文化传承的重地。

曾侯乙编钟奏响过上古乐章,越王勾践剑讲述着春秋传奇;《洪湖赤卫队》里有革命情怀的传唱,楚绣漆器中有匠心神韵的勾勒,这片土地积淀的文化瑰宝,犹如长江河床上的卵石,愈是历经岁月打磨便愈发璀璨。

文化的生命力不应只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更要在与时俱进的创造中。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发展文化必须“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正是湖北文化创新的使命所在。

展柜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正上演一场跨越千年的生命唤醒,那些刚出土时软如泥浆的竹简,经过一整套时光手术,一行行千年文字舒展如初醒的蝶翼。这是科技为文明铸起的时光铠甲,更是以使命为火种,点燃的文化传承新范式。

640 (1)

秦家咀1093号战国楚墓出土“九九术”简

舞台上,武汉音乐学院打造的数智编钟更添惊鸿乐韵。轻叩指尖,一钟双音的千古清响破空而来。观众击节相和间,触摸到的,除了礼乐文明的温度,还有传统在当代的心跳。这是使命浇筑的文化表达新坐标。

640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数智编钟”演奏

艺术季里,4K修复版《洪湖赤卫队》以“AI初修+人工精修”破茧重生,神圣的使命感,让红色经典插上了光影翅膀。

640 (2)

电影《洪湖赤卫队》4K修复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深刻论断,指引着湖北的文化实践。看数据,湖北省级文保资金跃至1亿、激增三成的曲线上,是守护的刻度;品内核,“让文化活在当下”“让文化创造未来”的誓言中,有使命的炽度。

二、因为自信而走向辽阔

凝望湖北文化创新的景象,你会发现,她跟长江冲出三峡后舒展的辽阔身姿如出一辙。这是自信才有的模样。

这样的自信,源于湖北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深刻认知。楚文化的浪漫、三国文化的豪迈、红色文化的赤诚在这片土地交融共生,自然会积淀成文化创新的底气。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与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同期开幕,3.1亿元的数智赋能板块成交额,印证着湖北文化创新的辽阔路径。

全息舞台剧《遇见·勾践剑》借助VR/AR技术,让观众“走进”春秋战场,在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叙事中,读懂坚韧图强的文化密码。这成为湖北文化自信表达的辽阔符号。

640 (1)

头戴黄帽、通体蓝色的AI豚宝,既能实时科普江豚保护知识,又能推介湖北文旅资源。这个融合了AI大模型与长江知识库的智能IP,被誉为“会说话的长江名片”,演绎着湖北文化创新的辽阔剧情。

640 (3)

孤芳自赏不属于自信范畴,敢于走出去和迎进来的从容才是自信的底色。

艺术季期间,有来自长江流域11省市的300余件文创作品同台展出,更有来自17个国家的文化使者,在“长江文化国际论坛”上共论文明互鉴。“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姿态,让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突破了地域局限。国庆假期,全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2036万人次、星级饭店出租率同比增长6.5%的亮眼数据,堪称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有力证明。

唯有奔涌不息,长江方能成其大。只要以自信为帆,长江文化、荆楚文化就一定能在交流碰撞中成就更辽阔的格局。

三、因为胸怀而走向辽阔

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给湖北不仅带来了物流的通达,更造就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胸怀。“九省通衢”的地理禀赋,早已将开放包容的基因刻进湖北的文化血脉。

纵观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辽阔舞台,文化艺术形态可谓包罗万象、蔚为大观。文学、戏剧、影视、摄影、书画、音乐、舞蹈轮番上演,数以百计的文化艺术活动,展现着好戏连台的内核,这就是,湖北对各类艺术品种具有汇天下精华于一炉的胸怀。

长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的建设,让湖北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文化枢纽,也让长江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徐徐展开。而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流域文化联盟”倡议,更彰显了这种胸怀的广度。在这一框架下,湖北携手上海、重庆、江苏等省市,建立长江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将楚剧、川剧、昆曲等传统戏曲纳入数字库,实现“一次创作,多地传播”。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姿态,让湖北成为长江文化的“集散地”和“放大器”。艺术季期间举办的“长江歌会”上,云南的《小河淌水》与湖北的《龙船调》同台合唱,不同地域的旋律在长江之畔交融,恰如江水汇流成海。

开放的胸怀更体现在对世界文明的包容接纳中。艺术季设立的“国际文化对话”板块,邀请埃及卢克索文物局专家与湖北学者共探文物保护,法国设计师与楚绣传承人联合创作文创产品,不同文化间的隔膜被悄然打破。

这样的胸怀展现出一幅辽阔的图画。马克思在论述文化发展时曾说,要让文化从少数人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湖北以开放打破壁垒,让长江文化、荆楚文化成为全民共享、世界共赏的精神财富。

四、因为创新而走向辽阔

我们何其有幸,古老的长江,始终有青春飞溅的浪花。我们何其有幸,创新的梦想,一直有长江赐予的力量。

数字经济浪潮下,创新成为文化走向辽阔的金钥匙。湖北敏锐捕捉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时代机遇,让创新不仅赋能文化传播,更驱动产业升级。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上,那些充满科技范儿的场景,就是这种创新实践的生动呈现。

在武当山,“武当一梦”园区,VR大空间体验让游客“飞”上金顶,俯瞰“天造玄武”的奇观,14万人次的接待量印证着科技对文旅的赋能效应。

640 (4)

在利川,文旅大模型的上线,创造了全国首个县域文旅大模型的历史。通过大模型,政府有了决策支撑,商户实现精准营销,游客获得定制自由,科技让诗和远方的连接更加顺畅。

640 (5)

这些创新实践,体现了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让湖北文化突破了时空限制。

文化创新的生命力,更在于对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艺术季的非遗展区里,楚绣传承人将传统纹样输入数字设计系统,再借助3D打印技术制成服饰配饰,成为年轻游客追捧的潮品;漆器工坊的直播镜头前,工匠演示着“髹漆”技艺,弹幕里“原来非遗这么酷”的留言刷屏,让楚绣、漆器等非遗技艺从小众非遗变成大众潮流;湖北文学之夜,将文学活动的仪式化形态转变为回归文学表达本真的创新实践,文学的魅力由此漫进人们的心底。

更叫人振奋的是,湖北正培育10余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汇聚设计师、艺术家与科技人才,共同探索文化表达新形式。文化创意产业越是向着万亿元目标迈进,人们越是能清晰地看到,这不仅是产业的崛起,更是一种“传统不死,创新不止”的文化活力。

五、因为支点而走向辽阔

长江宠爱着荆楚儿女,给了湖北最长的径流里程。

长江也赋予湖北挺起中部之腰、中国之腰的重任,给了湖北最有辽阔感的资源和优势。

在走向辽阔的航道上,支点闪着光芒。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是湖北走向辽阔的豪迈步伐。

建支点,就必须先谋全局。谋全局,就必须走向辽阔。

作为支点建设中的文化创新战略,从一开篇就带着支点建设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和文旅支撑,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上着墨,在讲好荆楚故事上落笔,在筑牢文化根基上点厾,彰显着文化创新的纵深和辽阔。

纵观支点建设中的文化创新,无论是人文经济学理念的全面导入,还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全线布局,以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力出击,无一不刻着文化创新战略走向辽阔的清晰里程,无一不透着湖北持续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坚定决心,无一不写着湖北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的担当使命。

这是完善要素的辽阔,这是丰富业态的辽阔,这是拉长链条的辽阔,这是提高承载能力的辽阔,文化创新战略因这样的辽阔更显荣光,终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元文化,让古老荆楚文化与现代文明激情碰撞;以创新的思维激活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奔流的长江,不舍昼夜;绵长的文脉,历久弥新。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落幕了,她同时又开启了长江文化、荆楚文化走向更辽阔未来的新航程。

640 (6)

使命引领传承创新,自信支撑交流互鉴;胸怀驱动下的开放包容,创新赋能下的突破跨越,都是湖北要在支点建设中书写的“文化答卷”。

此刻,如果你听到了AI豚宝的问候正与曾侯乙编钟的余音交织,看到了数字屏幕的光影正与楚绣的针脚重叠,那你就一定走进了长江文化、荆楚文化更辽阔的风景,并让你在这始于对传统的敬畏、成于对创新的执着中,完成一个对整个世界的拥抱……

来 源:唱辽阔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