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资源辐射作用。11月5日,十堰名师工作室·郑志虎名师工作室聚焦“赋能师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走进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教联体,开展专题送教交流活动。六里坪镇小学教联体近百名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两节精心设计的示范课为现场教师直观呈现了深度学习课堂的实践样态,充分诠释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第一节示范课由教师王聪慧执教二年级数学《除法》。课前通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前置自学,梳理基础知识点、提出初步疑问;课中10分钟组内共学环节,小组成员围绕自学成果展开“兵教兵”式交流,在阐述、追问、补充的共学生态中达成“输出与表达”这一重要学习方法;在随后20分钟的质疑深化环节,师生聚焦小组提出的“除法的意义”“平均分与除法的关联”等“好问题”展开深度思辨,突破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既保障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空间,又通过互动交流推动思维向深处发展,展现出深度学习课堂的灵动与高效。第二节示范课由教师陈龙带来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二)》。陈龙结合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搭配”知识转化为“服装搭配”“早餐组合”等生活化情境。课堂上,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初步探索搭配规律,在组内共学中分享不同的搭配思路,在质疑深化环节围绕小组提出的“搭配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如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搭配种类”这些“好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大家在自主探究中试错感悟、合作交流中碰撞思路、主动提问中深化思考,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示范课结束后,一场聚焦“深度学习实操要点”的研讨交流活动干货满满,工作室成员结合实践经验,从不同维度为现场教师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教学策略。教师李苗以“学习任务单:深度学习的‘导航图’”为主题展开分享。她指出,工作室研发的学习任务单并非简单的习题堆砌,而是承载“引导自主学习、搭建共学支架、提供质疑素材”三大功能的核心载体。她结合学习单设计案例,详细讲解了不同课型(概念类、探究类、巩固类)任务单的设计技巧。例如,在“我的研究”环节,需设计梯度化探究问题。在“我的提问”环节需预留充足空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疑问,为现场教师掌握任务单设计方法提供了清晰指引。

教师潘泽民则聚焦“组内共学:从‘形式合作’到‘深度互动’”分享实践心得。他通过对比传统课堂中“围坐即合作”的形式化问题,结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建设经验,提出组内共学需落实“读题—阐述—互动(评价、追问、补充)—总结—完善”五大环节,并分享了“座位集中化、桌面简洁化、肢体互动化、目光聚焦化、用笔标注化”的五小技巧。同时,他以自身教学案例说明,通过明确组长与组员的角色分工、规范小组交流语言,可有效提升共学效率,让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推动学生深度思考的助力。

随后,工作室主持人郑志虎,以“赋能师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阐述了工作室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以及主要经验做法。他强调,传统课堂研究大多聚焦学生素养培养和发展,却忽视了教师专业能力对深度学习落地的关键支撑,所以,工作室的研究始终秉持“赋能师生发展”理念,研究高质量学习单的设计策略,研究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精准把握课堂教学“问题切口”的技巧,不断提升教师驾驭课堂、引导课堂思辨的专业能力。

活动期间,郑志虎名师工作室成员观摩了六里坪镇小学校长宦宗来主持的“十堰名师工作室·宦宗来工作室”的葫芦工作坊,工作坊以“葫芦文化”为引领,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葫芦种植、艺术创作、葫芦加工、葫芦电商、心理赋能等系列教育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五育融合”的大育人目标。郑志虎名师工作室成员们对六里坪镇小学在打造“葫芦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上取得的成绩赞不绝口,双方围绕“学科教学与特色文化融合”展开进一步交流,实现了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双向借鉴。


此次送教活动是郑志虎名师工作室在实现辐射引领上的一次探索,也是一次推进研究的练兵活动,更是两地互学互鉴的一次有意探索。未来,郑志虎名师工作室将带领团队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领域以及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上不懈努力,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深耕不辍,进一步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全媒体记者 谷文静 通讯员 贺刚 杨柳)
编辑:柯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