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新语丨“双十一”别让“购物狂欢”变“诈骗狂欢”

时间:2025-11-11 12:4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评论员 陈新

擦亮眼睛,筑牢“思想防线+行为底线”,才能防止诈骗。

“双十一”来临,近日,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发布“双十一”防骗预警,提醒市民擦亮双眼识别骗术。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然拉开帷幕,各大电商平台的预售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在消费者摩拳擦掌、购物车渐满之际,另一群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他们就是潜伏在数字世界阴影中的诈骗分子。

“满减叠券”的诱惑里藏着陷阱,“秒价捡漏”的吆喝中裹着套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季,既是消费者的“薅羊毛”盛宴,也是诈骗分子的“冲业绩”节点。从武汉市民因“内部优惠券”私下转账被骗,到南通消费者因假取件短信半小时损失23万,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提醒我们:狂欢之下,防诈弦必须绷得更紧。

诈骗分子的套路看似花样翻新,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快递丢失双倍赔偿”的虚假理赔,还是“订单异常需解冻”的钓鱼链接,无论是“低于市场价50%”的私下交易,还是包裹里藏着的陌生二维码,核心都是抓住消费者“贪便宜”“怕麻烦”“求便捷”的心理,通过制造紧迫感、画饼高收益,诱导脱离正规平台、泄露敏感信息或直接转账。这些套路精准戳中购物场景的高频痛点,稍有疏忽便可能让辛苦钱打了水漂。

守住钱包,既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更要筑牢“思想防线+行为底线”。面对五花八门的优惠信息,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价格异常偏低、要求私下交易的商品保持警惕,坚决做到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不透露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不脱离正规平台付款。遇到“客服主动联系退款”“中奖免单需缴费”等情况,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那些看似“省时省力”的特殊渠道,往往是通往诈骗的“捷径”。

“双十一”的本质是优惠让利与理性消费的双向奔赴,而非诈骗分子的可乘之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虚假宣传、钓鱼网站、诈骗短信的打击力度,平台需强化交易安全监测与风险提示,商家要规范营销行为、畅通维权渠道,而消费者更要把“理性”刻进购物清单。毕竟,真正的“薅羊毛”是省下真金白银,而非为诈骗分子“做贡献”。

购物狂欢的前提是财产安全,消费愉悦的基础是权益有保障。这个双“十一”,愿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保持清醒头脑,用“火眼金睛”识破诈骗套路,让优惠不打折扣、安全不留隐患,真正在理性消费中享受购物的快乐,让“双十一”真正成为一场值得期待的商业文明盛宴。

相关链接:

@十堰人,这份 “双十一”消费提示请查收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