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龚艳琳)在传统小儿外科手术中,面对胆道这类纤细如发的管状结构,医生往往需依靠经验与手感谨慎操作,犹如在“微光中探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如今,荧光显影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为众多患儿带来了更安全、创伤更小的治疗新选择。这项技术究竟有何独特之处?11月13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倪志福,为大家答疑解惑。

日前,年仅一岁多的童童(化名)因胆总管囊肿前往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由于患儿胆道异常纤细,手术难度极高。为提升手术安全性,小儿外科团队评估后,决定在荧光显影技术引导下实施手术。术中,医生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安全的示踪剂——吲哚菁绿(ICG),再借助特殊腹腔镜系统,使胆管在屏幕上清晰呈现为绿色“光带”,实现了精准定位与操作。最终手术流程顺畅,时间较预期缩短近三分之一。“看到孩子术后第二天就能自如活动、展露笑容时,我们深感一切技术创新与努力都具有了意义。”倪志福说。
“荧光显影技术就像为手术医生配备了一副‘北斗导航眼镜’。”倪志福解释,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注射的吲哚菁绿会发出荧光,关键结构因此“自动显形”,大幅提升了手术的精确度与可控性。
这项技术从三个方面推动手术质量实现飞跃:一是精准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关键结构“一目了然”,显著提升手术效率;二是减少组织损伤,加速患儿康复,有效避免对周围血管、神经的误伤,实现更小创伤与更少出血;三是提升手术安全性,从根源降低并发症风险,为患儿术后快速恢复奠定坚实基础。
除胆道手术外,荧光显影技术在肿瘤切除、肠道手术、淋巴瘘治疗等领域同样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这项技术标志着小儿外科微创水平迈上新台阶。”倪志福表示,“医学技术的进步,是让每一位患儿都能享受到更安全、更精准、创伤更小的外科治疗。”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