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风讯 (通讯员 王小慧)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团队成功运用“3D打印辅助主动脉开窗支架置入”技术,为一名89岁高龄的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微创介入手术,拆除了其体内这枚随时可能破裂的“不定时炸弹”。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在复杂主动脉疾病微创治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为高龄、高风险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曙光。
患者胡爷爷已年近九旬,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在不久前的一次检查中,他被查出患有主动脉弓动脉瘤。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如同身体的“主干道”,而主动脉弓部位因其解剖结构复杂,分支血管供应着头颈及上肢的血液,一直是血管外科手术的“禁区”。

为了给胡爷爷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心胸大血管外科迅速组织了放射科、麻醉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经过深入研讨,团队最终决定迎难而上,采用目前 “3D打印辅助主动脉开窗支架置入”微创介入技术,为患者实施手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精准’与‘个性化’。”手术主刀医生江海主任解释道,“我们首先根据患者的CTA影像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1:1精准还原了患者主动脉弓的解剖模型。这个透明的模型,让我们在术前就能清晰地看到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精确位置。”

手术当日,在模型的基础上,手术团队预先在定制的主动脉支架上进行了精准“开窗”。这些“窗口”的位置、大小、角度都经过精密计算,确保植入后能与患者自身的分支血管完美对接,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完美保留了通往大脑和上肢的血流,避免脑梗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开窗”完成后,主刀医生再通过股动脉将精心准备的“开窗”支架输送至主动脉弓病变部位。在X光透视和术前3D模型的精准引导下,支架如同被施以“魔法”,一次释放到位,完美覆盖了动脉瘤,支架上的“窗口”也精准地对上了分支血管的开口。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被完全隔绝,而重要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无阻,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整个手术过程出血极少,术后胡爷爷很快在监护室苏醒,第二天转回病房。目前,胡爷爷恢复良好,精神状态佳,不日即将康复出院。他和家人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恢复得这么快!真是太感谢医院的专家们了,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在高龄、高危复杂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江海主任表示:“3D打印技术的引入,将复杂血管手术从‘凭经验探索’带入了‘可视化、精准化’的新时代。它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尤其为那些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龄、体弱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优的微创治疗选择。”
未来,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将继续秉持“生命至上,技术先行”的理念,不断探索并推广应用此类前沿医疗技术,让更多危重症患者能够享受到精准、微创、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