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近年来,荆门市聚焦青年“保障+成长+社交”,让“爱心托管班”“青年夜校”“青春有约”三大品牌深度嵌入青年生活场景,以精准服务托举青年稳稳的幸福。
11月10日下午5时,受阴雨天气影响,荆门城区天色渐渐朦胧,灯火次第亮起。
“孩子们还没到,家长已经在群里‘招呼’我们了。”东宝区泉口街道沿河社区儿童服务站的专职工作人员陈春霞,开始在微信群中回复辖区家长发来的信息,她同时还是沿河社区爱心托管班的“志愿者”。
每周一至周五,家长会将学生的放学信息发布在儿童服务站微信群。学生到达托管班后,值班人员和志愿者便针对性地为孩子们进行一些课外辅导。

沿河社区周末爱心托管班。图片来源:泉口街道沿河社区
“小短文熟读”“字迹工整学习认真”……孩子们或埋头书写,或围着老师提问,或体验趣味游戏。这是他们一天中独有的课后时光,也是工作人员笔下的“陪伴日志”。
日志里记录着当天的服务内容,有孩子们的表现情况、日常学习变化,还有工作人员参加爱心托管班的心得感想……在荆门,无数像沿河社区这样的爱心托管班,正上演着关于温暖、成长与归属的平凡故事。
近年来,我市聚焦青年“保障+成长+社交”,持续让“爱心托管班”“青年夜校”“青春有约”三大品牌深度嵌入青年生活场景,构建起从“解青年之所急”到“安青年之所需”的服务体系。
对于生活在荆门的青年人而言,衡量一座城市吸引力的,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高度,也有这些日常生活里接地气的温度。
爱心托管班:
托起“小家”,撑起“大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爱心托管班的初衷是解决青年家长“子女看护难”的现实问题。为此,团市委牵头整合资源,通过招募教师、与高校合作和系统培训,建立起以大学生、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围绕“课外辅导+兴趣拓展+素质养成”提供免费托管。
“我们夫妻俩工作忙,孩子周末在托管班有人辅导,挺好的,我们也挺放心的。”东宝区龙泉街道塔影社区爱心托管班家长谌金晶说,她家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平时由爷爷奶奶接送,有了社区爱心托管班后,她省心不少。

塔影社区爱心托管班暑假班。 图片来源:青春东宝
而对于荆楚理工学院大三学生朱芳娴来说,爱心托管班是她从大学课堂走向社会的“演练场”。“能帮助孩子们我很开心,也相当于我的一场实践课。”她带着孩子们背乘法口诀、看他们下象棋,不仅传授知识,更学会读懂孩子的心。
除了社区托管,我市还面向园区企业开设爱心托管班,服务园区一线职工。亿纬“儿童锂想家”爱心托管班便是其中之一,每周六开班,组织企业职工子女开展户外实践、知识科普等主题活动,并配有营养午餐和午休场所。

“锂想家”周末学堂爱心托管班志愿者与职工孩子共读绘本。资料图
“孩子刚上一年级,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园区爱心托管班的家长黎娟坦言,过去有时要在单位处理紧急事务,又因担心孩子看护问题而分心。自一年半前孩子进入托管班后,她摆脱了“周末带娃难”的焦虑,也能更从容地应对工作事务。
截至目前,今年我市已开办爱心托管班348个,累计服务超1万名青少年。数字背后,是孩子们充实的成长记忆,是志愿者的实践收获,更是上万个在荆门奋斗的青年家庭从容生活的真实写照。
青年夜校:
业有所成,心有所归
白天奋斗,夜晚追梦。
结束紧张繁忙的工作,荆门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胡问渠前往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青年夜校开设的羽毛球课程。
“重心放在右脚”“架拍肩肘一线”……青年夜校的学员们跟随着教练的指导,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挥拍、跑动,解锁打羽毛球技巧,也顺便卸掉一天的工作疲惫。
如今,胡问渠已参加过多期“青年夜校”陶艺课、钢琴课和羽毛球课。“青年夜校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环境,即使零基础也能感受到学习新技能的乐趣。”胡问渠说,在这里,不仅能陶冶情操,也让他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挑战。

航特装备“青年夜校”第一期—“羽”你相遇开班。 图片来源:梦想航特
“夜校”成为荆门城市青年的“精神栖息地”。以青年夜校为载体,我市不断搭建青年技能提升与兴趣培养平台,为他们提供普惠优质的学习资源,让青年在忙碌中充电蓄能。
“从体验课开始尝试,到现在全市已经形成了系列性课程。一个月内会持续性开设3—4节书法、手工烘焙等课程。”团市委青发部部长余瑞说,全市已规范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7个固定点位,累计开设课程750节,服务青年超6500人次。

青年职工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曲奇饼干。图片来源:青春荆门
以需求为指引、回应为纽带。今年以来,团市委通过青年夜校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纳青年朋友意见后,增设乐器、运动、艺术、生活、手工烘焙类等更加多元化的课程内容,进一步满足大家的兴趣爱好。
“丰富的课程打破了职场与生活的壁垒,更重要的是,把我从下班后刷手机的碎片化时间里解救出来,让夜晚变得充实而有盼头。”市委党校青年教师任青说,青年夜校就像一座城市的“充电站”,让他在忙碌的间隙,有机会为自己投资,为生活增色,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了更多期待。
青春有约:
赴美好之约,走幸福之路
青春之约,团委搭桥。
“他们马上要结婚了。”11月10日,一则喜讯传来——参加今年“520军地联谊”牵手成功的一对青年男女即将步入婚姻殿堂。
5月20日,小杰(化名)参加团市委与相关单位共同组织的“青春有约 缘定军营”荆门市驻军第二届军地鹊桥会联谊活动,在愉快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游戏中,小杰打破陌生和拘谨,与心仪对象现场成功牵手。

“青春有约 缘定军营” 荆门市驻军第二届军地鹊桥会活动现场。图片来源:青春荆门
回忆起那场活动,她仍十分感慨:“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遇到了一生相伴的人。从第一次牵手到现在,他的温柔体贴和家国情怀,总是让我满心欢喜。”
近年来,团市委发挥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作用,创新推出“520”、七夕等重要节点大型联谊活动、中型特色主题活动,以及20人左右的小规模户外徒步、骑行、桌游等高频常态化活动。
以“青春有约”为主题,团市委组织青年走进军营、官堰湖木屋风情街、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打破传统交友的拘谨,以“潮玩”“沉浸式互动”“文化体验”等新颖的形式,让大家抛开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游戏中,在自然融洽的氛围里增进了解。
“我第一次参加青年集体活动,对我来说很新潮,内容特别有意思。”阿胜(化名)在上周刚刚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拼豆活动,因为和大家年龄相仿,聊得来,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青年角度出发设计活动,找准新鲜感和社交感,团市委还建立了“团团帮您找圈子——桌游活动”等社交群,青年朋友在参加完社交活动后,还可以长期保持联络。

青年夜校暨团团帮你找搭子“狼人杀”主题交友活动现场。图片来源:青春钟祥
“下午有没有小伙伴玩狼人杀?”“摩尔城三楼,我们自己带桌游去!”……比起传统的相亲交友,在这些轻松的场景里,大家更容易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认识来自不同领域、有趣的新朋友。
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城市青年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为他们搭建了一座不仅通向爱情,更通向友谊和集体归属感的桥梁。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青年交友活动100余场,覆盖青年1万余人。
“近年来,团市委紧扣‘人口第一战略、人才第一资源、产业第一支撑’战略部署及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要求,精准对接青年需求,聚焦少儿托管、青年学习、青年交友,为青年‘托底’‘赋能’‘搭桥’,全方位助力青年成长发展。”团市委副书记万少龙说。
编辑:张红艳